三反
基本解釋
(1).三個來回。 漢 班固 《白虎通·耕桑》:“天子耕東田,而三反之。”
(2).三種自相矛盾的行為。《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論》“ 王肅 亮直多聞”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劉寔 以為 肅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榮貴,而不求茍合,此二反也;吝惜財物,而治身不穢,此三反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卞望之 云:‘ 郗公 體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較,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三:“ 東坡 題 魯直 草書《爾雅》后云:‘ 魯直 以真實心出游戲法,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磊落人録細碎書,亦三反也。’”
(3).三度反叛。《晉書·劉牢之傳》:“﹝ 牢之 ﹞將北奔 廣陵 相 高雅之 ,欲據 江 北以距 玄 ,集眾大議。參軍 劉襲 曰:‘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將軍往年反 王兗州 ,近日反 司馬郎君 ,今復欲反 桓公 。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
(4).指一九五一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三反’是斗那些被資產階級腐蝕的工作人員,‘五反’是斗資產階級,狠狠地斗了一下。”
多次往返。《戰國策·齊策四》:“ 梁 使三反, 孟嘗君 固辭不往也。”《明史·劉綎傳》:“使者三反, 綎 皆單騎俟道中。”
成語(Idiom):三反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f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錯誤、不正當的事物進行批評、斥責和反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反是一個用于批評和反對錯誤行為或思想的成語。它強調了對錯誤的堅決反對,并鼓勵人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對不正當行為的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反常常用于討論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或個人行為中的錯誤。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教育、社交、工作和家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起源。它是在中國的思想和文化傳統中逐漸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反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三”和“反”。其中,“三”表示數量,意味著多次反對;“反”表示反對、批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勇于三反錯誤行為。
2. 這個組織一直致力于三反腐敗現象,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反”與“反對錯誤”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地上,堅決地指著錯誤行為,大聲說出“三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用法和意義,可以擴展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學習更多與“三反”相關的成語,如“三令五申”、“三思而后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勇敢地三反欺凌行為,保護自己和同學們的權益。
2. 初中生:在網絡世界中,我們應該三反網絡謠言,維護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3. 高中生: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三反不良習氣,樹立積極向上的形象。
4. 大學生:我們應該三反不公平的選拔制度,爭取公平公正的機會。
5. 成年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三反腐敗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