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領
基本解釋
(1).表數量。用于衣甲、席、氈等,猶言一件、一張。《戰國策·秦策一》:“西攻 脩武 ,踰 羊腸 ,降 代 、 上黨 。 代 三十六縣, 上黨 十七縣,不用一領甲,不苦一民,皆 秦 之有也。”《晉書·盧志傳》:“帝悅,賜 志 絹二百匹,綿百斤,衣一襲,鶴綾袍一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恭 從 會稽 還, 王大 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 恭 :‘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 唐 白居易 《風雪中作》詩:“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氊。” 清 黃景仁 《水調歌頭·題明春巖圖照》詞:“不羨羊裘大澤,那用緑簑西塞,一領水紋衫。”
(2).謂稍一領會。《朱子語類》卷一一六:“吾友看文字忒快了,卻不沉潛見得他子細意思。莫要一領他大意,便去摶摸。”
成語(Idiom):一領(yī lǐng)
發音(Pronunciation):yī l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領子,用來形容人的胸襟或氣度開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領成語由“一”和“領”兩個字組成。其中,“一”表示一個,單一的意思;“領”表示衣領,指領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領子,用來比喻人的胸襟寬廣,氣度開闊,心胸豁達,不受狹隘之見限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胸襟開闊,心胸豁達,不受小人之誹謗、狹隘之見限制。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氣度寬廣,心胸豁達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領”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它的含義和象征可以從漢代文學家劉向的《新序·舊志》中找到線索。劉向在書中講述了漢代宰相蕭何的故事。據說蕭何年輕時曾在郡縣做官,他為人謙和寬容,對待百姓非常仁愛,因此得到了人們的愛戴。有一天,蕭何穿著一件新衣服去見人,但是他的衣領卻是破爛的。有人勸他修補一下,但他卻說:“我寧可有個破領子,也不愿意有個破胸襟。”這個故事表達了蕭何寬容豁達的心態,成為了“一領”這個成語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待人寬厚,胸襟一領。
2. 她的胸襟開闊,一領氣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領”與“胸襟寬廣”、“心胸豁達”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一件衣服,衣領很寬闊,象征著他的胸襟寬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一領”這個成語相關的成語,比如“一席之地”、“一代宗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胸襟一領,總是愿意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她的心胸開闊,一領寬廣,從不計較小事。
3. 高中生:他的胸襟豁達,一領氣度,不受小人之誹謗。
希望這份關于“一領”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