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儈
基本解釋
◎ 牙儈 yákuài
[broker] 見“牙子”
詳細解釋
(1).牙人。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張不疑》:“數月,有牙儈言,有 崔氏 孀婦甚貧,有妓女四人,皆鬻之。” 明 葉憲祖 《團花鳳》第二折:“你待去風月場為牙儈,他有女處深閨,你做送春的 庾嶺 梅,引鐵的龍宮石。”
(2).市儈,商人。 章炳麟 《五無論》:“使牙儈設銀行者,得公為之,而常民顧不得造,是則牙儈之權得與政府相等。”參見“ 市儈 ”。
成語(Idiom):牙儈
發音(Pronunciation):yá x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牙齒不齊,不整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儈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牙齒不齊,不整齊。儈(xiá)在這里表示“不整齊”的意思,牙儈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牙齒排列不齊、歪曲或缺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儈常用于形容人的牙齒不整齊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牙齒排列不齊、歪曲或缺失的人。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暗示一個人的外貌不夠美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齊物論》中有這樣一句話:“齊之與時偕行,拍拍手而踞,踞者不正踞者不儈。”其中“不儈”即意為“不整齊”。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人的牙齒不齊,不整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牙齒牙儈,笑起來不太好看。
2. 她的牙齒很整齊,一點也不牙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牙儈”與“牙齒不齊”進行聯想,牙齒不齊的人可以用“牙儈”來形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牙齒相關的成語,如“牙白唇紅”、“牙尖嘴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牙齒很整齊,沒有牙儈。
2. 小學生:我妹妹的牙齒有一顆牙儈,但她還是很可愛。
3. 中學生:他的牙齒很牙儈,每次笑都會遮住嘴巴。
4. 大學生:雖然他有一顆牙儈,但是他對自己的外貌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