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莩
基本解釋
見“ 飢殍 ”。
成語(Idiom):饑莩
發音(Pronunciation):jī p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饑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饑”表示饑餓,“莩”表示骨肉離散。整個成語的含義是形容非常饑餓的狀態,骨肉離散的程度可見一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莩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非常饑餓的狀態,尤其是在沒有食物可吃或長時間沒有進食的情況下。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饑荒、戰爭或其他災難中面臨的極度饑餓。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因為忙碌或專注于某項工作而忽略了進食,導致非常饑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饑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他的宮廷非常奢華,供應的食物非常豐富,但是秦始皇卻十分節儉,幾乎不吃東西。有一次,他在狩獵途中感到非常饑餓,但身邊卻沒有帶食物。于是,他命令手下的官員去采集野果填飽肚子。官員們急忙去尋找野果,但是饑餓的程度讓他們無法集中精力找到足夠的食物。最后,秦始皇饑餓難耐,只好用手指頭撥動腹部,表示饑餓的程度已經到了骨肉離散的地步。從此,饑莩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莩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長時間沒有進食,他已經饑莩難耐了。
2. 在饑荒的年代,許多人都經歷過饑莩的痛苦。
3. 他工作太過專注,常常因為忽略進食而饑莩難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笞约涸谝粋€荒無人煙的荒島上,沒有食物可吃,饑餓到了極點,身體已經骨肉離散,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了解饑荒、戰爭等災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人們在面對饑餓時的堅韌和勇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饑莩的時候,我會想起媽媽做的飯菜。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學到了饑莩的故事,深感饑餓對人們的折磨。
3. 高中生:考試前夜,為了備戰我常常饑莩難耐。
4. 大學生:在大學宿舍里,有時候忙于學習,會忘記進食,變得饑莩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