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拂
成語(Idiom):剴拂
發音(Pronunciation):kǎi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剴拂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犯錯誤后立即改正,并能得到原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剴拂一詞源于《孟子·滕文公上》:“剴者,割木也;拂者,拂拭也。”剴拂的意思是指割去錯誤,拂拭過失。它強調了對錯誤的及時改正和認錯的態度,以及能夠得到原諒和寬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剴拂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犯了錯誤,但能夠及時改正,并且得到別人的諒解。這個成語常用于教育和勸誡他人,告誡人們應該勇于承認錯誤,并主動糾正,以獲得別人的原諒和信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剴拂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叫滕文公的君主,他非常喜歡打獵。一次,滕文公在打獵時不小心射殺了一只白鹿,但他并沒有立即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來,滕文公聽到一位老者說:“君王犯了錯誤,應該及時改正,以示誠意。”滕文公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立即返回獵場,割去了白鹿的皮毛,拂拭了錯誤,向天地神明表示悔過。最終,滕文公因為他的剴拂態度得到了眾人的原諒和贊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剴拂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剴和拂。剴的意思是割去,拂的意思是拂拭。它們合在一起,表示割去錯誤,拂拭過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立即剴拂并向大家道歉。
2. 老師教育學生要勇于剴拂,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剴拂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割去錯誤的部分,然后用手拂拭過失,以表示改正錯誤的決心和行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剴拂相關的成語,如“削足適履”、“悔過自新”等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犯了一個錯誤,但我立刻剴拂了,老師也原諒了我。
2. 初中生:當我意識到自己對朋友說了傷人的話后,我馬上剴拂并向他道歉。
3. 高中生:我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錯誤,現在我要通過努力學習和改正來剴拂過去的過失。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勇于剴拂,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希望這個關于“剴拂”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