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
成語(Idiom):刑不上大夫
發音(Pronunciation):xíng bù shàng dà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勢大、地位高的人,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刑不上大夫”源自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大夫是指有權力和地位的官員,他們享有特權,不容易受到法律的制約和懲罰。因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權勢高人,不受法律約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權貴、官員等高層人物,暗指他們不受法律制裁,享有特權。可以在社會評論、政治諷刺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刑不上大夫”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刑不上大夫,是以大夫貴也。”故事中,大夫公孫丑犯了罪,但因為他地位高、權勢大,法律無法對他進行制裁。這個故事成為了“刑不上大夫”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刑”表示法律的制裁,“上”表示施加在某人身上,“大夫”表示權勢高、地位大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官員太腐敗了,簡直是刑不上大夫。
2. 在這個社會上,有錢有勢的人往往刑不上大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四個字拆開來記憶。例如,將“刑”和“上”聯想為法律的制裁,將“大夫”聯想為權勢高的人。通過將詞語與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官員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語“刑不上大夫”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大家都要遵守規則,刑不上大夫。
2. 小學生:老師是學校的大夫,他們要負責維護學校的秩序,刑不上大夫。
3. 初中生:有些官員貪污受賄,卻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刑不上大夫。
4. 高中生:權貴們往往能夠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們就是刑不上大夫。
5. 大學生:在某些國家,政府官員可以不受法律的制約,他們就是刑不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