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蝍蟟
基本解釋
蟬的一種。 翁偶虹 《北京話舊·消夏四勝》:“蟬也羅致了馬蝍蟟、伏天兒、秋涼兒、暑熱兒,應有盡有。”
成語(Idiom):馬蝍蟟 (mǎ jí lǐ)
發音(Pronunciation):mǎ jí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形容人行動迅速,敏捷靈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蝍蟟是由“馬”、“蝍蠅”和“蟟螂”三個詞組成的成語。馬象征速度快,蝍蠅和蟟螂都是能夠迅速飛行或奔跑的昆蟲。馬蝍蟟形容人行動迅速,敏捷靈活,不拖泥帶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動作迅速,反應敏捷,能夠迅速應對各種情況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蝍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戰爭中以勇猛善戰而聞名。有一次,項羽率軍攻打敵人的營地,他騎著一匹快馬,手持長矛,如蠅蚋之快,如蟟螂之靈。敵人根本無法抵擋他的攻擊,最終被擊敗。后來,人們就用“馬蝍蟟”來形容行動迅速,敏捷靈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形容詞修飾主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反應像馬蝍蟟一樣,總是能夠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2. 這位運動員的速度真是馬蝍蟟,簡直就像一只飛毛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馬的快速奔跑、蝍蠅和蟟螂的迅速飛行,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行動迅速的成語,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如風如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跑步的時候像馬蝍蟟一樣快。
2. 初中生:他的反應非常馬蝍蟟,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3. 高中生:這位運動員的速度真是馬蝍蟟,簡直就像一只飛毛腿。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像馬蝍蟟一樣靈活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