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柁
成語(Idiom):轉柁
發音(Pronunciation):zhuǎn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轉變態度、改變立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轉柁是一個古代的農具,用于翻曬谷物。成語“轉柁”比喻人改變原來的態度或立場,轉變觀點或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種事情上改變立場或態度,或者轉變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齊桓公想要攻打鄰國晉國,但大臣們都反對他的決策。于是,齊桓公就通過布置一個陷阱來測試大臣們的忠誠。他故意將一塊大石頭放在路上,讓大臣們經過時不得不轉變方向。只有一個名叫鮑叔牙的大臣,看到石頭后并沒有轉變方向,而是直接抬起裙子,跨過了石頭。齊桓公因此認為鮑叔牙是一個忠誠而堅定的人,便將他任命為大將軍。后來,人們用“轉柁”來形容人改變立場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轉”表示改變,賓語“柁”表示立場或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是反對這個計劃的,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讓他轉柁了。
2. 那個政治家在選舉前一直批評對手,但最后卻轉柁支持了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轉柁”這個詞語的發音“zhuǎn tuó”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轉變立場時,像是在彎曲的柁上轉來轉去,形象生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成語的基本意思外,你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改弦更張”、“改變臉色”等,來豐富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原本不喜歡吃蔬菜,但是媽媽告訴我它們對身體好,我就轉柁了,現在每天都吃蔬菜。
2. 初中生:我之前一直支持某個明星,但是聽到他涉及一些負面新聞后,我就轉柁不再支持他了。
3. 高中生:我原本認為數學很難,但是經過努力學習后,我轉柁了,現在覺得數學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