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詈
基本解釋
斥責;責罵。 宋 洪邁 《容齋三筆·朱梁輕賦》:“ 朱梁 之惡,最為 歐陽公 《五代史記》所斥詈。”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鐵路案清方檔案》:“ 職父 嚴詞正色,痛加斥詈。”
成語(Idiom):斥詈(chì l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厲責備或痛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詈是由“斥”和“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斥有責備、指責的意思,詈有罵、辱罵的意思。合起來解釋為嚴厲責備或痛斥他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詈常用于形容對他人的錯誤行為或不當言行進行嚴厲指責和批評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教育、工作、家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詈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目前尚無明確的故事或典故與之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斥詈由兩個字組成,形式為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學生們的懶散態度進行了嚴厲的斥詈。
2. 老師斥詈了他的粗魯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斥詈”與“嚴厲批評”聯想在一起來記憶。想象一位嚴厲的老師對學生進行痛斥的場景,以幫助記憶斥詈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斥詈相關的成語,如“斥責”、“責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斥詈了他因為不完成作業而被批評。
2. 初中生:班主任對他的搗亂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斥詈。
3. 高中生:老師斥詈了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要求他認真對待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