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性
基本解釋
謂因喪親過哀而毀滅生命。《禮記·喪服四制》:“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也。”《南史·孝義傳下·吉翂》:“ 翂 幼有孝性,年十一遭所生母憂,水漿不入口,殆將滅性,親黨異之。” 清 黃景仁 《聞稚存丁母憂》詩:“一日尚存休滅性,千秋有業抵承歡。”
成語(Idiom): 滅性 (miè xìng)
發音(Pronunciation): miè x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 徹底毀滅或消滅性格、品行上的惡習或不良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滅性意指通過極端的手段或徹底的改變來消除一個人的惡習或不良行為。它強調了對個人品行和性格的徹底改變,使其擺脫不良行為的束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滅性通常用于描述對于某人的教育、矯正或改造過程中的徹底改變。它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自我修正,也可以用于描述他人的改變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滅性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劉敬傳》中的一句話:“天下之人,心性各異,茍不滅其性,惡習興焉。”這句話強調了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行對于其行為的影響,進而提出了滅性的概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滅性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滅”和名詞“性”組成。其中,“滅”表示消除、毀滅,“性”表示人的品性、性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刻苦學習和自我反省,終于滅掉了自己的懶散性格。
2. 這個犯罪分子在監獄中接受了嚴格的教育和改造,最終實現了滅性的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滅性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滅火器滅掉了一團火,表示通過徹底的改變來消除一個人的惡習或不良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想要更深入了解滅性這個成語的使用方法和相關故事,可以參考相關的詞典、成語故事集和語文教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滅掉我的懶惰性。
2. 初中生:班主任通過嚴格督促,幫助我們滅掉了上課遲到的習慣。
3. 高中生:我決定通過自我反省和改造,滅掉自己的浮躁性格。
4. 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希望能夠滅掉自己的自私行為。
5. 成年人:他經歷了一次失敗后,意識到需要滅掉自己的懶散性格,開始積極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