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瞪瞪
成語(Idiom):眼瞪瞪(yǎn dèng dèng)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dèng d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眼睛睜得大大的,目瞪口呆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驚訝、吃驚或驚訝到無話可說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在面對突發事件、意外情況或驚人的事物時的驚訝表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政治家,他非常聰明而受到人們的敬仰。有一天,他去參觀齊國的宮殿,看到了宮殿中的珍寶和美麗的景色,他驚嘆不已,眼睛睜得大大的,目瞪口呆。這個場景被人們形容為“眼瞪瞪”的樣子,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相同的詞語組成,形成了重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眼瞪瞪地站在那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2. 小明看到了生日禮物,眼瞪瞪地望著它,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眼瞪瞪”與驚訝的表情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看到令人驚訝的事物時的表情,眼睛睜得大大的,目瞪口呆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目瞪口呆”、“驚訝萬分”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小明看到一只大象時,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瞪瞪的。
2. 初中生:當老師宣布考試成績時,全班的學生都愣住了,眼瞪瞪地盯著黑板。
3. 高中生:在演講比賽中,小紅突然忘詞了,她站在臺上,眼瞪瞪地看著觀眾,不知道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