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徒
成語(Idiom):卒徒
發音(Pronunciation):zú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臨終前的學徒或弟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卒徒出自《莊子·外物》:“卒子為徒,卒有所得,卒乃去徒。”意味著學徒在臨終前完成了師父交給的任務,然后離開師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學生或弟子在經過師父的指導和教育后,完成了學業或修行,成為獨立的個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卒徒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師徒制度。在古代,學徒通常會在師父的指導下學習技藝或修行,直到完成任務或達到一定水平后,才能離開師父獨立行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張小明是他的卒徒,他的技藝已經超過了師父。
2. 他在師父的悉心教導下成為了一名卓越的畫家,被譽為師父的卒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卒徒”與“學徒完成任務后離開師父”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師徒制度的知識,以及其他相關成語的意義和使用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作業,成為了老師的卒徒。
2. 初中生: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努力,我終于成為了音樂老師的卒徒。
3. 高中生:我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果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成為了他的卒徒。
4. 大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完成了畢業論文,成為了他的卒徒。
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進步,成為了公司領導的卒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