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絮
基本解釋
即絲綿。《孟子·滕文公上》:“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 處北地,寒,殺氣早降,故詔吏遺單于秫糱金帛絲絮佗物歲有數。” 唐 白居易 《重賦》詩:“繒帛如山積,絲絮似云屯。”
成語(Idiom):絲絮
發音(Pronunciation):sī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柳絮或棉絮等纖細的物質,比喻言語或文字細膩而含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絮是由細長的絲狀物組成的,輕盈飄揚,具有柔軟的質地。在成語中,絲絮比喻言辭或文字細膩而含蓄,不露鋒芒,不直接表達,常用來形容文筆或言辭的優美和巧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絲絮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或言辭中的細膩和含蓄,可以用于寫作、討論文學藝術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看到了一株柳樹上的絲絮,他心生感慨,覺得柳絮的輕盈和柔軟象征著文人的才情和修養。后來,人們將絲絮作為成語使用,表示文筆或言辭的細膩和含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絲絮”和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像絲絮一樣細膩動人。
2. 她的詩歌表達了深情,字字如絲絮般含蓄。
3. 這部小說的描寫如絲絮般細膩,讀起來令人陶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絲絮的輕盈和柔軟形象化地想象成優美的言辭或文字,可以通過閱讀和寫作來加深對絲絮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絲絮相關的成語,如“絲絲入扣”、“絲絲入微”等,以擴大對細膩和含蓄表達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春天到了,空中飄著絲絮,像是天上的雪花。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詩句猶如絲絮般細膩,讓人讀后心生共鳴。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小說的描寫如絲絮般含蓄,讀起來令人陷入情境之中。
4. 大學生及以上:他的演講詞句如絲絮般細膩,充滿了情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