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
成語(Idiom):聽診
發音(Pronunciation):tīng zh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傾聽、聆聽醫生對病人的心臟和肺部進行診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聽診是指醫生用聽診器仔細觀察病人的心臟和肺部,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這個成語比喻仔細傾聽、仔細觀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處理問題時認真傾聽、仔細觀察,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這本醫學著作中,他提到了醫生應該使用聽診器來仔細觀察病人的心臟和肺部。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比喻人們在處理問題時應該認真傾聽、仔細觀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聽診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聽”和“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耐心聽診,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 在決策之前,我們應該先傾聽各方的意見,進行聽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聽診器的形狀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使用聽診器仔細傾聽別人的心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醫學相關的成語,例如“問診”、“把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聽診老人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相互傾聽,進行聽診,以便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3. 高中生(16-18歲):在考試前,我們應該聽診老師的建議,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