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逕
成語(Idiom):取逕
發音(Pronunciation):qǔ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走彎路、繞遠道,表示行動遲緩、拖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取逕是由動詞"取"和形容詞"逕"組成的成語。"取"意為取得、得到,"逕"意為繞遠道、走彎路。取逕原指取得東西時,繞遠道、走彎路,比喻行動遲緩、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取逕多用于形容某人行事拖拉、做事拖沓。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做事不干脆利落,不直接解決問題,而是繞遠路或采取復雜的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兩只魚爭著去找大海的故事。一只魚選擇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流,而另一只魚選擇了一條直截了當的大河流。結果,選擇繞遠路的魚花了很長時間才到達目的地,而選擇直接的魚早已經到達了大海。這個故事象征著人們在行動中不應該取逕,而應該直接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辦事總是取逕,拖拖拉拉的。
2. 在解決問題時,我們應該避免取逕,要盡量采取直接有效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取逕"與走彎路、繞遠道的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迂回曲折的路線,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取逕相關的成語,如"回旋"、"繞圈子"等,以拓展對行動遲緩、拖延的形容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作業總是取逕,不按步驟來。
2. 初中生:他的思維總是取逕,喜歡繞彎子思考問題。
3. 高中生:為了達到目標,我們不能取逕,要直接解決困難。
4. 大學生:在職場中,不能取逕,要學會高效處理工作。
5. 成年人:生活中,我們要避免取逕,要勇敢面對問題,直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