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室
基本解釋
◎ 公室 gōngshì
[family of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春秋戰國時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諸侯王國或政權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國語·晉語》
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左傳·襄公十一年》
詳細解釋
指君主之家;王室。《論語·季氏》:“ 孔子 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左傳·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陰矣。”《后漢書·鄧寇傳》:“ 康 以太后久臨朝政,宗門盛滿,數上書 長樂宮 諫爭,宜崇公室,自損私權,言甚切至。” 宋 秦觀 《財用上》:“天下之財,不使之偏歸於公室,亦不使之偏入於私家,惟其適平而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四章第四節:“ 春秋 時代,各國的所謂‘公室’大都是以國君為代表的頑固勢力。”
成語(Idiom):公事公辦(gōng shì gōng bàn)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shì gōng b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公務程序辦事,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事公辦是一種規范行為的原則,強調在處理公務時要公正無私,不偏袒個人或特定群體的利益。這個成語強調了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事公辦常用于描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的工作態度和行為準則。同時,也可以用于提醒個人在處理事務時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事公辦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在古代,官員們需要處理各種公務,而且在處理公務時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則。公事公辦成為了官員們的行事準則,以確保公共事務的公正和公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事公辦由兩個相同的詞語構成,形式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你必須始終堅持公事公辦。
2. 在這個企業,我們始終遵守公事公辦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事公辦”與公務員的工作職責聯系起來,記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同時,可以將“公事公辦”與公正無私的原則相聯系,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場的制度和官員的職責,以及現代社會對公務員的要求和期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公事公辦,不能偷看別人的試卷。
2. 初中生:為了維護班級的公平公正,我們班干部要做到公事公辦。
3. 高中生:在學生會的選舉中,我們要求候選人公事公辦,不利用權力謀求私利。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我們要嚴格遵守學術道德,做到公事公辦。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堅持公事公辦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