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
基本解釋
◎ 凹凸 āotū
[unsmooth] 不平滑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concave-convex
詳細解釋
凹陷和凸起;高低不平。 宋 米芾 《畫史》:“ 王防 家二天王皆是 吳 之入神畫,行筆磊落,揮霍方圓凹凸,裝色如新。”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不是我無食力身軀閃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古今小說·陳從善梅嶺失渾家》:“前面 梅嶺 ,望著好生嶮峻崎嶇,凹凸難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 景州 寧遜公 能以琉璃舂碎調漆,堆為擘窠書,凹凸皴皺,儼若石紋。” 葉圣陶 《游了三個湖》:“右邊是 飛來峰 的側面,不說那些就山石雕成的佛像,就連那山石的凹凸、俯仰、向背,也似乎全是名手雕出來的。”
成語(Idiom):凹凸
發音(Pronunciation):āo t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表面有凹陷和凸起的不平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凹凸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物體表面的不平整程度。凹指的是物體表面向內凹陷的部分,凸指的是物體表面向外凸起的部分。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山體、地面、肌膚等物體的形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凹凸一詞可以用來描述物體的形狀特征,常見于藝術、建筑、地理等領域。在繪畫中,藝術家常常使用凹凸的筆觸來表現物體的質感和形態。在建筑設計中,凹凸的外墻設計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立體感。在地理學中,凹凸地形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山脈、山谷、河流等地貌特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凹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為:“凹凸相生,高下相峻。”意思是凹凸的地形相互襯托,高低的地勢相互顯現。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引用,成為了描寫物體形態特征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凹凸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用凹凸的筆觸勾勒出了大自然的美景。
2. 這座建筑的外墻設計獨特,凹凸有致。
3. 這片凹凸的地形給旅行者帶來了很多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凹凸的發音聯想為“奧特曼”(āo tè màn),想象奧特曼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發音和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地理學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凹凸地形的知識。同時,你也可以探索不同藝術形式中凹凸的運用,如繪畫、雕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這個玩具有很多凹凸的部分,可以讓我摸起來更有趣。
2. 小學生:我喜歡看凹凸不平的地形,感覺很有冒險的氛圍。
3. 初中生:這個建筑的外墻設計凹凸有致,給人一種立體感。
4. 高中生:藝術家用凹凸的筆觸勾勒出了山水畫中的山脈和河流。
5. 大學生:地球上的凹凸地形是自然力量演化的結果,非常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