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欂
成語(Idiom):椽欂(chuán lèng)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l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梁木和椽子,比喻大材小用或物力懸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椽欂是由“椽子”和“欂”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椽子是指橫梁,欂是指豎柱。椽子和欂是構成房屋結構的重要部分,椽子在上方起到承重作用,而欂則支撐著整個房屋的穩定。這個成語比喻大材小用或物力懸殊,形容事物的價值與使用不相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才被浪費或物力被浪費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個領域的能力和價值被低估或被忽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魯國大夫子貢曾去晉國拜訪,但是晉國的官員們對他不以為然,認為他只是個平凡之人。后來,子貢回到魯國后,被魯國的官員們重用,展現出了他的才能和智慧。于是,人們就用“椽欂”來形容子貢的才能被低估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椽欂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能被埋沒在那家公司里,真是一顆椽欂之材。
2. 這個項目的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大材小用,真是椽欂之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椽欂成語與房屋結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大梁木放在一個很小的柱子上,不穩定而不合理,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成語和其故事起源,可以幫助拓寬詞匯量和理解中國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把我安排在打掃衛生的工作上,我覺得自己像個椽欂。
2. 初中生:他的才能被浪費在了一份普通的工作上,真是個椽欂之材。
3. 高中生:這個學校對于優秀的學生沒有給予足夠的機會,他們都成了椽欂之材。
4. 大學生:他的才華沒有得到重視,一直在平庸的工作中混日子,真是個椽欂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