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釵橫鬢亂
發音(Pronunciation):chāi héng bìn l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女子頭發散亂,發髻(釵)歪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釵,古代女子梳妝用的發飾,橫,橫放,鬢,即太陽穴兩側的頭發,亂,散亂。釵橫鬢亂形容女子頭發凌亂不整,發髻歪斜,形象狼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女子梳妝不整或形象凌亂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段描述了黛玉悲傷時的形象:“釵橫鬢亂,翠云拖淚,珠箔沾衣。”這句描述形象生動,后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于形容女子梳妝不整或形象凌亂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詞語組成,分別是“釵”、“橫”、“鬢”、“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一夜沒睡好,早上起來頭發釵橫鬢亂的。
2. 這個女演員的形象一直都是釵橫鬢亂的,很符合她飾演的角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釵橫鬢亂”的發音聯想成“拆橫邊亂”,表示頭發的拆亂不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形容女子梳妝或形象相關的成語,如“蓬頭垢面”、“妝點門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一整天都沒有梳頭,回家后頭發釵橫鬢亂的。
2. 初中生:他們搞笑表演時,女生把頭發弄得釵橫鬢亂的,讓大家都笑了。
3. 高中生:她失戀后整個人都憔悴了,頭發釵橫鬢亂的,看起來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