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晤
成語(Idiom):言晤(yán wù)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言語不合,爭辯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言晤是一個由“言”和“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言”表示言語,指說話;“晤”表示相遇,指見面。言晤的意思是指兩人言辭不合,爭辯不休,無法達成共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言晤常用于形容兩人在討論、辯論或爭吵時,雙方意見無法統一,爭辯不休,沒有結果。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包括個人生活、工作環境、政治辯論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言晤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昭公問魯國的宰相子貢一個問題,子貢回答后,昭公不滿意,兩人開始辯論。他們辯論了很久,但是無法達成共識,最終言辭激烈,爭辯不休,無法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言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言”和“晤”都是動詞,表示言辭和相遇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一樣,經過一番言晤后,還是沒有達成一致。
2. 在會議上,兩個部門經理因為意見不合,進行了激烈的言晤。
3. 他們之間的言晤已經持續了好幾個小時,還是沒有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言晤”拆分成“言”和“晤”來記憶。其中,“言”表示言語,指說話;“晤”表示相遇,指見面??梢韵胂髢蓚€人在爭辯時面對面相遇,言辭激烈,無法達成共識,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言晤相關的成語,如“言和”、“言簡意賅”等。同時,可以學習與辯論、爭吵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兩個同學在討論游戲的好處和壞處時,發生了言晤。
2. 初中生:在班級辯論賽上,兩個同學因為對于環境保護的觀點不同,進行了激烈的言晤。
3. 高中生:在政治課上,同學們對于某個政策的看法不一致,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言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