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征
基本解釋
發令征收或征求。 漢 賈誼 《新書·壹通》:“調均發徵,又且必同。”《史記·貨殖列傳序》:“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 司馬貞 索隱:“徵者,求也。”
成語(Idiom):發征(fā z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fā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發動軍隊出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征是指發動軍隊出征,征戰他國。這個成語中的“發”是指發動,動員;“征”是指征兵,征集軍隊。發征通常是指國家或領導者發動軍隊出征,進行戰爭或征討敵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征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國家或領導者發動軍隊,進行戰爭或征討敵國。它可以用于討論歷史事件、戰爭策略,或者用來比喻某個人或組織采取行動去解決問題或迎接挑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古代,國家或領導者往往需要征集軍隊,進行戰爭或征討敵國。發征這個成語就是形容這種情況下的軍事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征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發”和動賓短語“征兵”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國王發征大軍,要征討敵國。
2. 歷史上的發征戰爭往往是因為國家間的矛盾和爭奪。
3. 領導者必須慎重考慮是否應該發征軍隊,因為戰爭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和犧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發征”與“發動軍隊出征”這個含義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國家或領導者發動軍隊,進行戰爭或征討敵國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戰爭和軍事策略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中的戰爭事件,了解不同戰爭時期的軍事戰略和戰術。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習歷史課時,老師告訴我們古代國王經常發征軍隊去打仗。
2. 初中生:在中國古代,發征是國家進行戰爭的一種方式。
3. 高中生:歷史上的一些著名將領通過發征來擴張國土和鞏固政權。
4. 大學生:發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比喻某個組織或個人采取行動去迎接挑戰或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