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口
基本解釋
◎ 子口 zǐkǒu
[rim] 指器物與其蓋子重疊密合之處
詳細解釋
(1).瓶、罐、箱、匣等器物上跟蓋相密合的部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回生》:“[眾蹲向鬼門開棺介。浄]原來釘頭銹斷,子口登開。小姐敢別處送云雨去了!”
(2).舊 中國 海關征收國內關稅,以內地常關、厘卡所在地為“子口”,與“母口”(海關所在口岸)相對。 清 夏燮 《中西紀事·長江設關》:“內地貨物復進口時,定一正稅,一子口減半之稅。”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查初辦釐捐時,洋人之貨亦在各子口征課,尚無異説。”參見“ 子口稅 ”。
成語(Idiom):子口
發音(Pronunciation):zǐ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子女的嘴巴,指子女的話語或言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口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子”和“口”兩個字組成。子口的基本含義是指子女的嘴巴,用來表示子女的話語或言行。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子女的言談舉止,以及子女對父母的言聽計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口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形容子女的言行舉止,以及子女對父母的言聽計從的情境中。比如,可以用來夸獎孩子懂事聽話,也可以用來批評孩子不聽話不懂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觀念。在古代,子女對父母的言聽計從被視為一種美德,子女的言行舉止也被認為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子口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子口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的孩子很懂事,從小就是個子口。
2. 他的兒子很調皮,不太像個子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子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孩子的嘴巴說出的話語,表示孩子的言行舉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更多關于子口這個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并學習其他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一個聽話的子口,每天都會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我的妹妹很調皮,不像個子口,經常不聽父母的話。
3. 高中生:父母的教誨對我很重要,我一直努力做一個懂事的子口。
4. 大學生:我雖然已經成年了,但我仍然尊重父母的意見,我是個子口。
5. 成年人:我的孩子很懂事,從小就是個子口,從不給我們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