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儺
成語(Idiom):行儺
發音(Pronunciation):xíng n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舉止愚蠢可笑,像儺戲表演者一樣滑稽可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行儺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戲曲儺戲表演。儺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戲曲形式,表演者身穿五顏六色的服裝,扮演各種角色,通過夸張的動作和滑稽的表情來引人發笑。因此,行儺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愚蠢可笑,讓人覺得滑稽可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適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舉止愚蠢可笑,或者形容某種情況或事件令人發笑的情景。可以用于口語交流、寫作表達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行儺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故事中,有一個人行為舉止十分愚蠢可笑,被人們戲稱為“行儺”。這個故事傳播開來后,人們開始用“行儺”來形容行為愚蠢可笑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行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真是行儺,讓人忍不住笑出聲來。
2. 這個笑話太好笑了,簡直像是行儺的表演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儺戲表演者的滑稽可笑形象,將其與行儺成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戲曲儺戲表演的知識,探索其起源和發展歷史,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把書倒立放,老師說他行儺。
2. 小學生:我和朋友一起玩捉迷藏,他躲在床底下,真是行儺。
3. 中學生:他在考試中把正確答案寫在手背上,被老師發現了,真是行儺。
4. 大學生:他在演講比賽中忘詞了,還做出了一些奇怪的動作,簡直是行儺。
5. 成年人:他在公司會議上講了一個冷笑話,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真是行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