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母
基本解釋
被父休棄的生母?!?a href="/r_ci_4c0d31f14b8a027d80ecd66e21646064/" target="_blank">禮記·檀弓上》:“ 孔氏 之不喪出母,自 子思 始也?!?明 焦竑 《焦氏筆乘·孔氏不喪出母》:“ 子思 不令其子喪出母,曰:‘為 伋 也妻,則為 白 也母;不為 伋 也妻,則不為 白 也母?!?唐 劉軻 《牛羊日歷》:“﹝ 朱僧孺 ﹞及貴,請以出母追贈。”
成語(Idiom):出母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m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孝順兒女離開母親去外地謀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出意為離開,母指母親。出母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兒女離開母親去外地謀生的情景,表達兒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思念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母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兒女離開母親去外地工作或求學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離別時的深情厚意和對親情的思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寫給遠離家鄉的朋友或親人的信件、卡片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蒼狗的人離開家鄉去外地謀生的故事。蒼狗的母親非常擔心他,苦苦勸阻,但蒼狗還是離開了母親。后來,蒼狗在外地發達了,但他一直思念著母親,每年回家探望。這個故事中的蒼狗離開母親去外地謀生的情景,被人們引申為出母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母的結構是“動詞 + 名詞”,表示離開母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為了給母親治病,不得不出母去外地打工。
2. 兒子離開了母親去外地讀書,母親一直掛念著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孩子離開母親去外地讀書的情景,孩子眼含淚水,母親傷心欲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母愛的重視,以及其他與家庭、親情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生病了,我想出母去外地打工賺錢給她治病。
2. 初中生:我出母去外地讀書,雖然離開了家鄉,但我一直想念著家人。
3. 高中生:我出母去外地上大學,雖然離開了父母,但為了將來,我必須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