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達道
基本解釋
即五典。語出《禮記·中庸》:“天下之達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朱熹 集注:“達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書》所謂‘五典’?!?清 袁枚 《隨園隨筆·諸經》:“ 毛西河 以今之五倫是《中庸》之五達道,非古之五倫?!痹敗?五典 ”。
成語(Idiom):五達道
發音(Pronunciation):wǔ dá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能力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包括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達道是由五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五”、“達”、“道”。其中,“五”表示五個方面,即仁、義、禮、智、信;“達”表示達到、達成;“道”表示道德。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能力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全面而完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達道一詞常用于表揚一個人在道德品質和能力方面取得的優秀成就??梢杂脕硇稳菀粋€人的為人處世、學識能力、待人接物等方面都非常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達道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顏淵》中,其中孔子在談到顏淵時說:“仁,義,禮,智,信,皆備而達。”這句話意思是顏淵在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方面都非常全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后來人們將這句話中的“備而達”改為“五達道”,形成了現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達道是一個主謂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五”是主語,表示五個方面;“達”是謂語,表示達到;“道”是賓語,表示道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方面都達到了五達道的境地。
2. 這位老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真是一個五達道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將五達道的每個字與對應的方面進行聯想記憶。比如,“五”可以與五個方面聯想,如仁、義、禮、智、信;“達”可以與達到、達成聯想;“道”可以與道德聯想。通過將字與對應的意思進行聯系,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五達道所代表的五個方面的具體含義和相關的成語。比如,仁義禮智信分別對應的成語有:仁者見仁,義者見義,禮尚往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信而有征。通過學習這些相關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五達道的含義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是我們班級的學習委員,不僅成績優秀,而且在班級活動中也很有組織能力,真是一個五達道的同學。
2. 初中生(13-15歲):我的朋友在學校里不僅樂于助人,還是班級的班長,他在仁、義、禮、智、信方面都達到了五達道的標準。
3. 高中生(16-18歲):我認識一個同學,他在學習上勤奮努力,待人誠懇,是個非常有修養的人,可以說是一個五達道的學生。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學習和理解“五達道”這個詞語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