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番
基本解釋
(1).猶土著,土人。指世居本地的人。含輕視意。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十》:“ 羅馬 兵官有游歷 檀香山 而返者,述及百年以前, 檀香山 各島尚有土人四十萬,自 華 民及 歐 人、 美 人來者日多,今土番人口僅存十分之一。” 清 譚嗣同 《仁學(xué)》二一:“風(fēng)化漸開,始有用貝代幣者。今 美洲 土番,猶有螺殻錢,即 中國 古時之貝,可為風(fēng)化初開之證。”
(2).即 吐蕃 。《大藏音義》卷八一引 唐 李泰 《括地志》:“南蠻北接 氐 羌 ,西過南界即 土番 南界,越數(shù)重高山峻嶺,涉歷川谷,凡經(jīng)三數(shù)千里,過 土番 界,度 雪山 南腳即入 東天竺 。”
成語(Idiom):土番
發(fā)音(Pronunciation):tǔ f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地人、土著人。多用來形容對某地不熟悉的人。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番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歷史,最初用來指代中國北方對南方的稱呼,后來演變?yōu)橹竿獾厝嘶蛲林恕T诂F(xiàn)代漢語中,土番常常用來形容對某地不熟悉的人,或者指代原住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番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對某個地方不熟悉的人。比如,當(dāng)一個人第一次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或鄉(xiāng)村時,他可能會被稱為土番。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某個領(lǐng)域或行業(yè)不熟悉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番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xiàn)中,最初用來指代中國北方對南方的稱呼。在中國古代,南方被視為“番地”,北方人對南方人稱之為“土番”。隨著時間的推移,土番的含義逐漸擴展,演變?yōu)橹复獾厝嘶蛲林恕?/p>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土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土”表示土地或土著,第二個字“番”表示外地或原住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土番,對這個城市的文化一無所知。
2. 剛來這個地方的時候,我也是個土番,完全不知道這里的風(fēng)俗習(xí)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土番”這個成語與“土地”和“外地”聯(lián)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陌生的土地上,他是一個外地人,對這個地方一無所知,因此被稱為土番。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地理、民族和文化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土番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是個土番,不知道這個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2. 中學(xué)生:我們班來了一個新同學(xué),他是個土番,對學(xué)校的規(guī)章制度一無所知。
3. 大學(xué)生:剛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候,我也是個土番,對這里的大學(xué)生活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