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張袂成陰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g mèi chéng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的手臂張開,形成陰影,意味著人們團結一致,共同抵御外來敵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張袂成陰”源于《左傳·襄公十二年》:“彼皆國之賓客,可以使之乎?吾猶袂而成陰。”意思是說,客人們都是我國的貴賓,我應該保護他們,就像手臂張開形成的陰影一樣。后來,這個成語演變為指人們團結一致,共同抵御外來敵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團結一致,共同抵御外來敵人的場景。也可用于形容人們共同合作,共同戰勝困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國君襄公面對外來侵略時,他希望能夠保護國家的貴賓。他說:“客人們都是我國的貴賓,我應該保護他們,就像手臂張開形成的陰影一樣。”這個充滿溫情和責任感的故事被后人傳頌,并演變成了成語“張袂成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張袂成陰”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張”、“袂”、“成”、“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張袂成陰,共同戰勝困難。
2. 只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夠張袂成陰,抵御外來敵人的進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張袂成陰”與團結一致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人們伸出手臂,形成陰影,象征著人們團結一致,共同抵御外來敵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他與團結合作相關的成語,如“群策群力”、“同舟共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只有張袂成陰,才能夠戰勝困難。
2. 初中生:我們班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張袂成陰,共同進步。
3. 高中生:在面對外來壓力時,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張袂成陰,保護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