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墟
基本解釋
村落。 宋 梅堯臣 《逢牧》詩:“牧卒殊不顧,抱鞭入民墟。”
成語(Idiom):民墟(mín xū)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口繁盛、熱鬧繁華的市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民”和“墟”。其中,“民”指的是人民、百姓,“墟”指的是市集、集市。民墟的意思是指人口繁盛、熱鬧繁華的市集,形容場面熱鬧、人聲鼎沸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墟常用于形容繁華熱鬧的市場、街頭巷尾人群擁擠、聲音喧囂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節日慶典、購物中心、旅游景點等人流量大、熱鬧非凡的地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的市集是人們交流、交易的重要場所,人口眾多,商販云集,生意興隆。民墟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郡國志》中,“墟”指的是市集,“民”則是指百姓。形容市集繁榮、人群熙攘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性的名詞“民”和名詞“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夜市真是個民墟,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2. 春節期間,街頭巷尾都是民墟,人們都在熱炒年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熱鬧繁華的市集,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這就是民墟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民墟相關的成語,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等,可以擴展詞匯量,豐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民墟上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我想去嘗嘗。
2. 初中生(13-15歲):市區的民墟里人山人海,真是熱鬧得不得了。
3. 高中生(16-18歲):周末去逛逛民墟,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東西。
4. 大學生(19-22歲):暑假期間,我去了一個名叫“民墟”的旅游景點,非常熱鬧有趣。
5. 成年人(23歲以上):每年過年期間,家鄉的民墟都會聚集很多人,非常熱鬧。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