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切糖
成語(Idiom):澆切糖(jiāo qiē táng)
發音(Pronunciation):jiāo qiē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對人過分溺愛或過分寵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澆切糖是由“澆”、“切”、“糖”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澆”表示過分喂養或溺愛,即過分關心、寵愛;“切”表示切割或分開,這里指分開“澆”和“糖”,即分開過分關心和糖分;“糖”表示甜食,這里指對人過分寵愛或喂養。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對人過分溺愛或過分寵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一般用來形容父母、老師或長輩對孩子過分溺愛,給予過多的關注和照顧,導致孩子變得過分依賴、任性或無法獨立生活。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某個人過分寵愛,使其得不到必要的鍛煉和成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澆切糖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澆切糖》。故事講述了一個父親對自己的兒子過分溺愛,給他吃了很多糖果,結果導致兒子變得懶惰、任性,無法自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過分溺愛會帶來負面影響,需要適度關心和引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澆切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父母對他澆切糖,導致他變得無法獨立生活。
2. 老師不應該對學生澆切糖,而是應該給他們適當的鍛煉和自由發展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故事《澆切糖》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父親給孩子喂了很多糖果,孩子變得懶惰任性,無法自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溺愛相關的成語,如“溺愛”、“嬌生慣養”等,來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媽媽對我澆切糖,讓我變得很懶惰。
2. 初中生: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不能過度,否則會讓孩子澆切糖。
3. 高中生: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獨立空間,不要對他們澆切糖,讓他們能夠自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