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璽
成語(Idiom):效璽
發音(Pronunciation):xiào x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力的象征,也指權力的濫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效璽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原意是指古代國君所持有的璽印,代表著君主的權力。后來,這個成語也引申為權力的濫用或者是虛偽的權力。它用來形容那些以權謀私、濫用職權、虛偽行事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那些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虛偽行事的人。可以用來描述政治、商業等領域中的腐敗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顓頊的大夫,他貪婪無度,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把持了國家的財政大權。人們對他的行為非常憤慨,于是就用“效璽”來形容他的濫權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一上臺就開始效璽,把公款用于私人消費。
2. 這個公司的高層利用職權進行內幕交易,簡直就是效璽的典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效璽”拆分成“效”和“璽”兩個部分記憶。效可以理解為“行動”,而璽可以理解為“權力的象征”。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權力濫用的知識,以加深對成語“效璽”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不要作弊,但有些同學還是效璽,偷看別人的試卷。
2. 初中生:政府官員濫用職權,效璽的現象屢見不鮮。
3. 高中生:在競選班長的過程中,有些同學效璽,利用職權拉選票。
4. 大學生:一些公司高管利用職權進行內幕交易,簡直就是效璽行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