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紅
基本解釋
蜀葵的別稱。《廣群芳譜·花譜二五·蜀葵》:“蜀葵……一名一丈紅。”原注引《草木記》:“ 浙 中人種葵,俗名一丈紅,有五色。” 魯迅 《野草·好的故事》:“河邊枯柳樹下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
成語(Idiom):一丈紅(yī zhàng hóng)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hàng h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臉因憤怒、羞愧、激動等原因而發紅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丈紅是由“一丈”和“紅”兩個詞組成的。其中,“一丈”是指十尺,也就是三米的長度單位,紅色則代表憤怒、羞愧或激動等情緒。因此,一丈紅形容人臉因憤怒、羞愧、激動等原因而發紅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丈紅通常用于形容人在憤怒、羞愧、激動等情緒下的面部表情。可以用來形容人臉紅得如同火燒一般,表達強烈的情緒或驚訝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丈紅的起源并無確切的記載,但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生活場景。在古代社會,人們的面部表情往往是情緒的真實反映,因此,一丈紅成為了形容人在憤怒、羞愧、激動等情緒下的面部表情的形象化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人臉)+ 動詞(發紅)+ 描述詞(一丈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臉上一丈紅,顯然非常憤怒。
2. 她被突如其來的表白嚇到了,臉上一丈紅,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丈紅與臉上激動、憤怒等情緒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憤怒或羞愧時,臉上的紅色擴散到一丈長,形成一丈紅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情緒相關的成語,如“面紅耳赤”、“怒發沖冠”等,以豐富對于情緒表達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老師表揚他的時候,他臉上一丈紅,非常高興。
2. 初中生:當聽到自己被同學取笑時,她臉上一丈紅,感到非常尷尬。
3. 高中生:在面試時,他因緊張而臉上一丈紅,給面試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