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牓
成語(Idiom):放牓(fàng pái)
發音(Pronunciation):fàng p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放縱、放肆、不加約束或控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放牓是由“放”和“牓”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放指放開、放松,牓指放縱、放肆。放牓形容一個人放縱自己,不受任何約束或控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放牓常用于貶義或批評的語境中,用來形容一個人行為放縱、不受約束或控制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不負責任、不守規矩、不受約束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放牓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官員們在擔任職務期間應該遵守一定的規章制度。然而,有些官員為了個人私利或濫用職權,放縱自己,不受約束。因此,人們用放牓來形容這種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放牓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放”和名詞“牓”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一直放牓,不顧群眾的利益。
2. 他在工作中放牓,導致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3. 學生們不能放牓自己的學習,要努力提高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放開手中的撲克牌,任由它們散落在地上,象征他放縱自己,不受任何約束或控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放牓相關的成語,如放縱、放蕩不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們在課堂上放牓,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放牓自己的學習,導致考試成績下降。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放牓自己的自律,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記憶“放牓”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