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廩
基本解釋
亦作“ 月廩 ”。亦作“ 月稟 ”。1.古代每月發(fā)給官吏的祿米。《新唐書·楊綰傳》:“又定府、州官月稟,使優(yōu)狹相均。” 宋 陸游 《村飲》詩:“白稻登場喜食新,太倉月廩厭陳陳。”《宋史·兵志七》:“﹝ 宣和 ﹞七年,減掖庭用度,減侍從官以上月廩。”《元史·世祖紀十四》:“命宿衛(wèi)受月廩及 蒙古 軍以艱食受糧者,宣徽院仍領之。”廩,一本作“ 廩 ”。
(2).泛指每月給予的糧米。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莫氏別室子》:“已,又呼其所生,喻之以月廩歲衣如翁在日,且戒以非時毋輙至,亦欣然而退。”廩,一本作“ 廩 ”。
見“ 月廩 ”。
成語(Idiom):月廩
發(fā)音(Pronunciation):yuè l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吏貪污腐敗,榨取民脂民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月廩的字面意思是“月亮的倉庫”,比喻官吏貪污腐敗,榨取民脂民膏,像月亮一樣貪婪地吞噬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月廩常用于形容官員貪污腐敗、榨取民脂民膏的現(xiàn)象。可以用于寫作、演講、評論社會問題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月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唐朝時期,一位名叫楊炎的官員貪污受賄,榨取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困苦。有一天,楊炎在家中舉行宴會,宴請了一位朋友。朋友看到楊炎家中陳設華麗,宴席豐盛,非常羨慕。楊炎得意地指著自家的財富說:“這些財富就像月亮一樣多,我家就是月廩!”朋友聽后深感震驚,意識到楊炎的貪婪和腐敗行為。從此,人們用“月廩”來形容貪污腐敗的官員。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月廩的結(jié)構(gòu)為“名詞 + 名詞”,其中“月”是修飾詞,表示貪婪的含義;“廩”是核心詞,表示倉庫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貪污腐敗,真是個月廩。
2. 那個地方的官員都像月廩一樣,榨取百姓的血汗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月廩”這個成語與貪婪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巨大的倉庫里裝滿了月亮,表示官員貪婪地榨取民脂民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員貪污腐敗的歷史,以及現(xiàn)代反腐敗運動的進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官員就像月廩一樣,不停地索取我們的零花錢。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官員貪污腐敗,真是個月廩。
3. 高中生:在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的月廩,吞噬著我們的財富。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堅決反對月廩現(xiàn)象,保護我們的權(quán)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