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隅
基本解釋
比喻類推。能由此而知彼。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中庸論一》:“茍去圣日遠,又不得天下英才以教,而徒執反隅故法,則恐微言由己而絶,故寧極書所得,以待知者。”
成語(Idiom):反隅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反對、抵制、抗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反”表示反對、抵制,第二個字“隅”表示困境、險境。結合在一起,表示反對困境、抵制險境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隅常用于描述面臨困境和危險時,勇敢地反抗和抵制的情境。可以用于表達個人或團體面對困難和逆境時的堅持和抗爭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故事。敵人圍困了一個軍隊,將他們逼到了一個隅角。面對絕境,這支軍隊沒有選擇屈服,而是奮起反擊,最終成功擺脫困境。這個故事傳揚開來,成為了形容勇敢抵抗困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反隅”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反”是動詞,表示反對、抵制的意思;“隅”是賓語,表示困境、險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挑戰,我們要勇敢地反隅而戰。
2. 在困境中,他選擇了反隅而行,最終成功了。
3. 這個團隊沒有被困境擊垮,他們選擇了反隅,最終實現了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反隅”這個成語與“反抗困境”這個含義進行關聯。想象自己面對困境時,勇敢地反抗和抵制,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反隅相關的成語,如“反敗為勝”、“反躬自省”等,可以幫助進一步豐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反隅,不怕困難!
2. 初中生:面對學習的困境,我要勇敢地反隅而行。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道路上,我們要勇敢地反隅抗爭,爭取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