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使
基本解釋
(1).官府捕役。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上面若簽個押字,使箇令史,差個勾使,只是一張忙不及印赴期的咨示。”
(2).猶勾引。《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你也便別要説起這干人,那一箇是那有良心的行貨!無過每日來,勾使的游魂撞尸。”
成語(Idiom):勾使(gōu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勾結、串通、攜手合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使是一個形容詞,指兩個或多個人勾結、串通、攜手合作,通常是為了實施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為了共同目的而暗中合作,往往帶有負面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勾使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負面的情境,例如形容兩個或多個人勾結在一起進行欺騙、詐騙、作惡等行為。同時,也可以用于描述兩個或多個人為了共同目標而積極合作的情境,但通常帶有一定的負面色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勾使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的含義源于古代社會中的勾結行為。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但有時也會利用勾結來實施不正當的行為。這種行為被形容為勾使,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勾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動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勾使在一起,密謀了一場陰謀。
2. 這兩個人勾使在一起,一起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勾使”這個成語與兩個人秘密合作的場景聯系起來,例如兩個人在暗中勾結、串通,共同實施不正當行為,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勾結”、“串通”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勾使在一起,一起做了一件壞事。
2. 初中生:這些人勾使在一起,密謀了一個巨大的陰謀。
3. 高中生:他們勾使在一起,企圖實施一場巨大的詐騙。
4. 大學生:這些人勾使在一起,共同實施了一場精心策劃的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