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臺班
成語(Idiom):草臺班(cǎo tái bān)
發音(Pronunciation):cǎo tái b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草臺戲班子,也比喻不成氣候的班子或團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草臺班是指古代戲曲演出中的一種演出形式,演員在草臺上表演,沒有正式的舞臺和布景。草臺班子的演出水平較低,演員技藝不精,沒有專業化的團隊管理和組織。因此,“草臺班”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的水平低下,無能無力,無法完成任務或取得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政府、企業、學校等組織中的管理層或團隊,特別是那些無能無力、無法有效運作或取得成就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草臺班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學家楊慎所著的《洞簫記》。故事中,有個名叫楊哥兒的人,自稱是草臺班的演員。他在京城里演出時,演技很差,被觀眾嘲笑。后來,他到了鄉村,遇到了一個聰明的村民,村民告訴他,他的演技太差,無法吸引觀眾。楊哥兒聽后很生氣,說自己是草臺班的演員,沒必要學習別人。村民告訴他,他的團隊也是草臺班,只有學習進步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從此以后,草臺班這個成語就開始被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草臺班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草”(grass)、“臺”(stage)和“班”(team)。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容易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就像一個草臺班,無能無力,無法解決問題。
2. 這個政府的領導班子就是一個草臺班,沒有能力推動經濟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在草地上搭建的舞臺,上面有一群演員在表演,但他們演技很差,不受觀眾歡迎。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草臺班”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歷史,了解不同類型的戲曲演出形式,以及古代戲曲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8歲):這個班級就像一個草臺班,沒有團隊合作精神。
2. 初中生(年齡:14歲):我們學校的學生會就是一個草臺班,無法有效地組織各項活動。
3. 高中生(年齡:17歲):這個學校的領導班子就像一個草臺班,無法解決學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