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籰
基本解釋
復搖和絡絲過程中卷繞生絲用的框架。通常用木、竹制成。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四:“絲籰,絡絲具也。《方言》曰:‘援, 兗 、 豫 、 河 、 濟 之間又謂之轅。’《説文》曰:‘籰,收絲者也。’……今字從竹,又從矍,竹器從人持之矍矍然,此籰之義也,然必竅貫以軸,乃適於用,為理絲之先具也。”
成語(Idiom):絲籰(sī luó)
發音(Pronunciation):sī l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細小而纖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籰是由“絲”和“籰”兩個字組成。其中,“絲”指的是絲線,表示細小、纖弱;“籰”指的是籬笆,表示邊界、限制。絲籰這個成語形容事物細小而纖弱,容易受到限制或束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絲籰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細小、脆弱、易受制約的特點。可以用來描述某人的身體狀況、某物的質量、某個計劃的可行性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絲籰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故事中,晉國的一位公子因為身體虛弱,無法扛起重物,被人嘲笑為“絲籰之子”。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細小纖弱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AABB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身體虛弱,像個絲籰一樣,需要人照顧。
2. 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很低,可以說是個絲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絲籰”聯想成一束細小的絲線和一個籬笆,形象地表示細小而纖弱的意思。可以通過繪畫、造句等方式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成語的意思和用法,可以幫助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查閱成語詞典、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積累更多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鳥的翅膀像絲籰一樣纖細。
2. 初中生:她的聲音像絲籰一樣柔弱。
3. 高中生: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太低了,簡直是個絲籰。
4. 大學生:他的身體狀況很差,像個絲籰一樣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