犂老
成語(Idiom):犂老(lí lǎo)
發音(Pronunciation):lí l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老得無能力、無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犂,古代農具,用來翻耕土地。老,年老。成語犂老比喻人年老后失去了工作能力或者不被重視。形容人年老無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年老后不被重視、不被重用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崗位上的人,年紀大了不再受到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犂老的故事起源于《說文解字》中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農夫,他年紀大了,不能再犁地。他的兒子嫌棄他年老無用,不愿意再讓他干活。于是農夫把犁扔進河里,表示自己再也不會犁地了。后來人們用“犂老”來比喻人年老后失去了工作能力或者不被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年紀大了,不適合再擔任這個職位了,真是犂老了。
2. 老師雖然年紀大了,但思維敏捷,一點都不犂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犂老與農夫扔掉犁的故事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寓言故事和傳說,了解更多關于年老失去能力或不被重視的故事和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爺爺雖然已經犂老了,但他每天還是會幫我做功課。
2. 初中生:有些老師年紀大了,但他們的教學方法一點都不犂老。
3. 高中生:年紀大了不代表就犂老,只要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能力,依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