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見
基本解釋
(1).忽然看見;猛一見。《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朱熹 集注:“乍,猶忽也。” 北齊 祖珽 《望海》詩:“時看遠鴻度,乍見驚鷗起。” 宋 周邦彥 《留客住》詞:“乍見花紅柳緑,處處林茂。又覩霜籬畔,菊散餘香,看看又還秋暮。” 明 萬壽祺 《昆陵劉大過訪草堂信宿遂別》詩:“乍見忽驚毛髮老,相看獨有雪霜懸。”
(2).初次看見。《小五義》第二六回:“剛到山上,初逢乍見,他就要探探我的學問深淺,才干如何。”
突然而短暫地出現。 晉 木華 《海賦》:“天吳乍見而髣髴,蝄象暫曉而閃尸。” 唐 吳筠 《廬山云液泉賦》:“醴泉無源而易涸,丹溜乍見而難挹。”
成語(Idiom):乍見(zhà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zhà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初次見面或突然見到某人或某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乍見是由“乍”和“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乍”意為“突然”或“初次”,“見”意為“看到”或“遇見”。乍見的含義是指初次見面或突然見到某人或某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乍見常用于形容初次見面時的感受,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情況。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在各種社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突然遇見某人的情況,例如在朋友聚會、商務會議、學校活動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乍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文中。故事講述了莊子與他的朋友齊物在山間散步時,突然看到了一只大鳥。莊子的朋友齊物問他:“你以前見過這種鳥嗎?”莊子回答說:“并沒有。”齊物接著問:“那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一只鳥的?”莊子回答說:“我乍見它的時候,就知道它是一只鳥。”這個故事表達了乍見的含義,即初次見到某人或某物時,能夠準確地認識它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乍見由兩個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乍見他時,感覺他很親切。
2. 他們乍見時,互相握手寒暄了一番。
3. 我乍見這座城市時,被它的美景所震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突然”和“見到”這兩個詞聯系起來來記憶乍見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想象自己在某個場景中突然遇見某人或某物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乍見相關的成語,如乍然、乍暖還寒等。同時,可以學習其他與初次見面相關的成語,如初次見面、初來乍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乍見那只小貓時,覺得它非常可愛。
2. 初中生:我乍見那位新同學時,覺得他很友好。
3. 高中生:我乍見那本書時,被它的內容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