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埃
成語(Idiom):絶埃
發(fā)音(Pronunciation):jué 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為荒涼,沒有一絲痕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絶埃由“絶”和“埃”兩個字組成。“絶”表示斷絕、中止,而“埃”表示塵土、灰塵。結(jié)合在一起,表示一片荒涼、無人煙的景象,沒有任何痕跡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荒涼的環(huán)境,也可用于比喻某種情況下毫無痕跡或跡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的故事來源于《左傳·定公十四年》。故事中,晉國定公在位時,國內(nèi)發(fā)生了一場大旱災,田地荒涼,村莊空無一人,連一絲痕跡都沒有。這種景象被形容為“絶埃”。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荒涼的土地上,絶埃一片,連一棵草都沒有。
2. 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文明終結(jié),留下了絶埃的痕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絶”和“埃”分別與“斷絕”和“塵埃”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描繪出荒涼無人的景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荒涼、無人的情景相關(guān)的成語,如“人去樓空”、“草木皆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廢棄的房子里絶埃一片,沒有人住過。
2. 初中生:在這個廢棄的村莊里,絶埃的景象讓人感到害怕。
3. 高中生: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城市變得絶埃一片,沒有了往日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