詣匭
成語(Idiom):詣匭
發音(Pronunciation):yì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修養和品德高尚,能夠達到極高的境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詣匭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詣”意為登上、到達,指達到某種境界或目標;“匭”意為匣子,指用來存放貴重物品的盒子。詣匭合在一起,形容人的修養和品德達到了極高的境界,如同珍貴的物品被放在匣子中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的修養和品德高尚,能夠達到極高的境界。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非常高尚,具有很高的人生境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鄒子和魯國的孔子一起去參觀魯國的寶物。當時,孔子看到了魯國的貴重物品被放在匣子中,非常珍惜和重視。后來,人們就用“詣匭”來形容人的修養和品德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修養深厚,真是詣匭之人。
2. 她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使她成為了詣匭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詣匭”與珍貴的物品相聯想,想象一個人的修養和品德就像被放在珍貴的匣子中一樣,需要珍視和保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修養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很好的同學,品德很好,是個詣匭之人。
2. 初中生:她的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使她成為了詣匭之人。
3. 高中生:他的人生境界很高,是個詣匭之人,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