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蛤
基本解釋
蛙的一種。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二:“ 沅陵 胡宰留 , 栝蒼 人,聞之,亟令人捉去。謂其鄉里以為珍品,名曰風蛤?!?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昆蟲下·蛙》:“ 世南 過 眉州 ,見水濱大蝦蟆,兩兩相負,牢不可拆,鄉里以為珍品,名曰風蛤?!?
成語(Idiom):風蛤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辭浮夸、空洞,沒有實際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蛤一詞由“風”和“蛤”兩個字組成。風指的是空洞、浮夸的言辭,蛤指的是海中的一種貝類動物,因其外形奇特而被人們戲稱為“蛤蟆”。風蛤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那些說話虛浮、夸夸其談、沒有實際內容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蛤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言辭浮夸、無實際內容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善于做表面文章、卻缺乏實質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蛤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王蛤的人,他非常喜歡夸夸其談,經常說一些虛無縹緲的話。有一天,王蛤去參加了一個宴會,他在宴會上大談特談,但實際上他所說的都是些空洞的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其他人對他的夸夸其談感到非常厭煩,紛紛戲稱他為“風蛤”。從此以后,“風蛤”就成為了形容言辭虛浮、空洞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蛤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風蛤之辭,沒有一句實質性的內容。
2. 這篇文章寫得太風蛤了,根本沒有什么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風蛤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蛤蟆站在風中,張嘴張得大大的,卻發不出聲音,只有空洞的風聲。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形容言辭空洞的成語,如“充耳不聞”、“一派胡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很風蛤,沒有任何實際內容。
2. 初中生:那個人說話總是風蛤,聽起來一點意思都沒有。
3. 高中生:老師講的那些理論很風蛤,跟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4. 大學生:有些政治演講就是在說風蛤,根本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