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釁
成語(Idiom):敵釁(dí xìn)
發音(Pronunciation):dí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敵對行為挑起爭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敵釁是指敵對行為,通過敵對行為來挑起爭端或引發沖突。這個成語強調了一方敵對的行為,以及其對另一方的挑釁和沖突的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敵釁一詞常用于形容敵對行為或挑釁他人的行為。可以用來描述兩個國家、兩個組織、兩個個體之間的敵對行為,或者用來形容某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挑釁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敵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指晉國公子重耳的敵對行為。公子重耳是晉國的太子,但因為受到嫂子嬰姜的排斥,被迫流亡他國。在流亡期間,他為了重返晉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敵對行為,包括挑釁和攻擊晉國的國君。最終,他成功地重回晉國,并成為了晉國的君主。這個故事中的敵釁行為,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敵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前一個字是“敵”(dí),意為敵對,后一個字是“釁”(xìn),意為挑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以敵釁的方式挑起爭端,導致了很多沖突。
2. 這個組織的敵釁行為引發了兩國之間的沖突。
3. 她的敵釁行為讓她的朋友感到很生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敵對行為挑起爭端”來記憶敵釁這個成語的含義,通過聯想敵對行為和挑起爭端這兩個詞來記憶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與敵對行為和沖突相關的成語,如“以暴制暴”、“招災引禍”等。
2. 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公子重耳的故事,以及他在晉國的治理和改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的敵釁行為導致了一場大打斗。
初中生:這個組織的敵釁行為引發了一場國際沖突。
高中生:他的敵釁行為讓他失去了很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