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惶
成語(Idiom):驚惶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驚慌失措,恐懼不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因突發事件或恐懼而感到驚慌失措、恐懼不安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遇到突發事件、緊急情況或意外狀況時的驚慌失措的心理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四年》中有一則故事,昭公問臧文仲:“人有驚惶之志而無救者,何也?”臧文仲回答:“驚者,將至而未有所備也;惶者,將救而未知所出也。”意思是說,人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常常因為沒有做好準備或者不知道從何處尋求幫助而感到驚慌失措。從此以后,人們用“驚惶”來形容驚慌失措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驚惶是一個形容詞的結構,由兩個相同的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地震發生時,人們驚惶失措地四處逃離。
2. 他聽到了警報聲后,驚惶地跑出了房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驚惶”與“驚慌失措”聯想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驚慌失措的樣子,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驚惶”相關的成語,如“驚弓之鳥”、“驚弦之鳥”等,進一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地震發生時,同學們驚惶地跑出了教室。
2. 初中生:考試前一天,我發現還有很多知識沒復習,感到非常驚惶。
3. 高中生: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我們不能驚惶失措,要冷靜應對。
4. 大學生:畢業離校的前一天,同學們都感到驚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5. 成年人:聽到火災警報時,大家都驚惶地往外跑,希望能夠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