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厲
基本解釋
亦作“ 夭癘 ”。因遭疾疫而早死。《管子·侈靡》:“人君壽以政年,百姓不夭厲。” 尹知章 注:“厲,發疾也。”《漢書·嚴安傳》:“草木暢茂,五穀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夭厲,和之至也。” 顏師古 注:“厲,病也。” 晉 摯虞 《賢良對策》:“日月失行,夭癘不戒,此則陰陽之事,非吉兇所在也。”
成語(Idiom):夭厲(yāo lì)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的狀況非常危險或堪憂,即將滅亡或毀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夭厲是由“夭”和“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夭”表示早逝、短命,引申為短暫、不久;“厲”表示嚴重、嚴峻。夭厲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發展到了危險或堪憂的程度,即將滅亡或毀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夭厲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危險或堪憂的境地。可以用于描述某個國家、組織或企業的前景不樂觀,或者形容一個人的狀況非常危險,即將遭受災難或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夭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三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哀公和他的大臣晏嬰之間的一段對話。哀公問晏嬰國家的前景如何,晏嬰回答說:“夭厲。”這個回答表明晏嬰認為國家的前景非常危險,即將毀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夭厲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夭厲,即將面臨破產。
2. 這個國家的政治局勢夭厲,即將陷入混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夭厲”想象成一個人,這個人面臨著危險或堪憂的境地,即將滅亡或毀壞。可以通過形象化的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含有“夭”和“厲”的成語,以擴展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只小鳥的翅膀受傷了,它的生命夭厲可憐。
2. 初中生:這個地方的環境夭厲糟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改善。
3. 高中生:這個政府的執政方式夭厲,導致了社會的不穩定。
4. 大學生: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夭厲,即將面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