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贖
成語(Idiom):罰贖(fá shú)
發音(Pronunciation):fá s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犯錯的人進行懲罰,以期使其認識錯誤并改過自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罰贖是由“罰”和“贖”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罰,意為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懲處;贖,意為贖回、贖罪。罰贖的意思是通過懲罰來使犯錯的人認識錯誤并改正自己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犯錯誤的人進行懲罰的情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和改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罰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據說,在古代,如果有人犯罪,法律規定可以對其進行罰贖,即通過一定的懲罰方式來讓犯錯的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通過贖罪來改正自己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為“罰 + 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犯了錯,被罰贖了一個月的工資。
2. 這個學生在班級里犯了錯誤,老師決定對他進行罰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犯了錯誤而被罰款,然后通過贖罪來改正自己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罰贖相關的成語,如“自罰門下”、“自助不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因為抄作業被老師罰贖了。
2. 初中生(13-15歲):小紅因為遲到被班主任罰贖了一天的值日。
3. 高中生(16-18歲):小王因為作弊被老師罰贖了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時間。
4. 大學生(19-22歲):小李因為違反校規被學校罰贖了一周的宿舍離校。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并記憶“罰贖”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