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鞁
基本解釋
馬具。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委巷叢談二》:“﹝ 李陽旻 ﹞將赴春闈,友人 鎖懋堅 者送之,賦《正宮謁金門》詞云:‘人艤畫船,馬鞁上錦韉,催起瓊林宴?!?/p>
成語(Idiom):馬鞁
發音(Pronunciation):mǎ b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才能或能力被束縛,無法充分發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鞁是古代用來束縛馬匹的皮帶,如果馬鞁過緊,馬匹就無法自由奔跑。因此,成語“馬鞁”比喻人的才能、能力被限制或束縛,無法充分發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才能或能力被限制、受到約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實力。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學習、創作等方面的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漢書·趙充國傳》記載,趙充國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將軍,他善于騎射,馬術出眾。有一次,漢武帝要觀看趙充國的馬術表演,但趙充國卻在表演時意外地將馬鞍勒得太緊,導致馬匹無法奔跑。漢武帝看到后,感嘆道:“馬鞍過緊,馬匹無法奔馳?!睆拇?,“馬鞁”成為形容人才能被束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被一些不公平的規定所限制,真是馬鞁之才。
2. 這位年輕的畫家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可惜被家庭的壓力所馬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匹馬被緊綁在馬鞍上,無法自由奔跑的場景,幫助記憶“馬鞁”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馬鞁”相關的成語,如“杯弓蛇影”、“束之高閣”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很多作業,我覺得自己的才能被馬鞁了。
2. 初中生:班級里有很多優秀的同學,我希望自己的才華不會被馬鞁。
3. 高中生:高考的壓力讓我感到自己的才能被馬鞁,無法全力發揮。
4. 大學生:實習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才能被馬鞁,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