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否
基本解釋
《易》《屯》卦和《否》卦的并稱。意謂艱難困頓。 漢 王粲 《初征賦》:“逢屯否而底滯兮,忽長幼以羈旅。”《梁書·元帝紀》:“頃歲屯否,多難薦臻。”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起攝政至即真日凡一百八十三日》:“時逢屯否,擁兵竊命。”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時逢屯否,岳瀆分疆。”
成語(Idiom):屯否
發音(Pronunciation):tún f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是否存在或者是否發生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屯否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屯指積聚、堆積,否指是否、是非。屯否意指事物是否積聚堆積,是否存在或者是否發生的情況。通常用來表示對某種情況的質疑或者判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屯否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用于詢問、質疑或者判斷某件事情是否存在或者是否發生。例如,在詢問某個消息的真實性時可以使用屯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屯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資治通鑒》中的一則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李諒的官員,他在任職期間以廉潔公正而聞名。一天,有人誣告李諒收受賄賂,但是李諒并沒有接受賄賂。當時的皇帝想要查明真相,就派人去問李諒是否收受了賄賂。李諒回答說:“屯否?”意思是“是否積聚堆積了賄賂?”他的回答表達了他對自己清廉的堅持和對誣告的質疑。后來,人們將屯否作為一個成語,用來表示對某種情況的質疑或者判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屯否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你聽說過這個消息嗎?屯否?
2. 他昨天是否來過?屯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屯否記憶為“屯山堆積否真實”,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它的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來加深對屯否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做的作業屯否?我找不到了。
2. 初中生:你說的那個新電影是真的嗎?屯否?
3. 高中生:這個傳聞是否屯否,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查。
4. 大學生:他昨天是否來上課?屯否?我們需要查看考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