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膽戰心寒
發音(Pronunciation):dǎn zhàn xīn 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害怕或恐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膽戰心寒是描述人在面對恐怖、可怕的事情時,膽子戰栗,心里感到寒冷。形容極度恐懼、害怕的心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人在遭遇恐怖、可怕的情況時的心理狀態。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交流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背景是項羽攻打秦國的時候,秦軍將領白起率領秦軍在垓下陣地布防。項羽派出韓信去挑戰白起,但韓信看到秦軍的陣勢后,膽子戰栗,心生寒意,最終沒有敢與白起交戰。由此,形成了“膽戰心寒”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看到那只大黑貓,她的膽戰心寒,趕緊往回跑。
2. 他聽到了那個鬼故事后,膽戰心寒地不敢一個人留在黑暗的房間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膽戰心寒”與害怕、恐懼的情緒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在面對恐怖的事情時,膽子戰栗,心里感到寒冷的情景,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恐懼、害怕相關的成語,如“驚恐萬狀”、“心驚膽戰”等,擴大對情感描述的詞匯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那只大蜘蛛的時候,我膽戰心寒,嚇得直接跑出了房間。
2. 初中生:在漆黑的夜晚,聽到窗外傳來的嚇人聲音,我膽戰心寒地躲在被窩里,不敢出去看。
3. 高中生: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我感到膽戰心寒,但我知道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克服恐懼,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