耇德
成語(Idiom):耇德
發音(Pronunciation):jiǎo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耇德指年老有德行,指老年人品德高尚,有道德修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耇德由兩個字組成,耇和德。耇指年老,德指道德。這個成語形容年老的人品德高尚,有道德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耇德一詞常用于贊美年長者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來形容有道德修養的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贊美父母或祖父母的高尚品德,也可以用來描述社會上的榜樣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耇德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學而篇》,其中有一句話是:“耇,七十而耳順。”這句話意思是人到七十歲,耳朵還能聽得清楚,說明這個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年齡大的人又常常有德行,所以后來人們用“耇德”來形容年老有德行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耇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奶奶年紀雖大,但一直保持著耇德的品質。
2. 這位老人耳順眼明,是我們村里的耇德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紀很大的人,穿著古代的長袍,面帶微笑,手里拿著一本道德經,代表他有德行。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耇德”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年老有關的成語,如“耄耋之年”、“垂垂老矣”等,進一步豐富對于年老的描述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雖然年紀很大了,但是她一直保持著耇德的品質。
2. 初中生:我很佩服那位耇德的老人,他不僅年紀大,而且品德高尚。
3. 高中生:耇德是一種寶貴的品質,我們應該向年長者學習,爭取成為有德行的人。